近年来,钦州市灵山县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,通过机制创新、组织保障与优化服务的“组合拳”,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机制,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、合力推进的格局。2024年,钦州市灵山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8.78万人,创历史新高,截至目前,参保人数达69.66万人。
构建“三早”机制,下好扩面“先手棋”。实施“早摸底、早部署、早宣传”的“三早”工作模式,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走深走实。
“早摸底”。把精准掌握参保底数作为扩面工作的首要环节,每年年初结合年度参保数据和人口变动情况,开展地毯式未参保群体摸排,形成动态台账,确定扩面对象范围,精准分析扩面征缴难点。“早部署”。把参保扩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,每年年初在全县性工作会议上提前部署参保扩面工作,明确参保缴费的责任,将指标任务分解到各镇(街道),做到定目标、定时间、定责任,以“开局即冲刺”的姿态筑牢工作基础。“早宣传”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,紧扣“春节”“清明”等人员返乡节点,利用村级广播、微信群推送参保政策,组织多个主要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“政策宣讲小分队”走村入户,以高频次、全覆盖的宣传提升群众参保意愿。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200余场,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,切实提升群众参保积极性。
完善三级联动,织密组织“责任网”。建立“县级统筹、镇级落实、村级推进”三级联动工作体系,形成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的工作格局。
在县级层面,成立工作专班,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县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,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联动机制,定期不定期组织到各镇(街道)开展检查指导。在镇级层面,压实属地责任,建立包村干部联系制度,实行分片包干、网格化管理,定期召开推进会压实责任、紧跟进度。在村级层面,发挥基层优势,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比对排查,摸清村(社区)户籍人口中未参保人员底数,建立动态应保尽保台账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、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机制。
优化服务供给,提升参保“便捷度”。构建“便捷办理、精准帮扶、动态跟踪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不断提升群众参保便捷度和满意度,为参保扩面工作注入强劲动能。
畅通“双轨”渠道,便捷服务提质效。积极宣传微信公众号、支付宝等线上参保缴费方式,实现参保登记、保费缴纳、待遇查询等业务“掌上办”“网上办”;同时在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、村委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参保服务专窗,配备自助终端设备,提供“一对一”帮办代办服务。2025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15万余人次,切实解决群众“多头跑、来回跑”难题。聚焦特殊群体,精准帮扶全覆盖。针对残疾人、低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,灵山县通过数据比对、人员核查、主动发动、上门办理等方式,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城乡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工作。2025年以来已累计为11559名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,代缴养老保险费,实现应保尽保。强化跟踪反馈,服务闭环优体验。建立参保群众定期回访制度,通过电话回访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及时了解群众参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,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,限时整改解决,并定期向群众反馈整改进度和结果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。
灵山县通过系列创新举措,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持续向好发展,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“参保扩面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,必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落实。”灵山县社保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不断优化服务体系,推动参保扩面工作再上新台阶,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。
供稿:灵山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施国剑、宁秀窍、劳倩茵
没有了
没有了